來源:佳潔寶濾器發(fā)布時間:2024-08-23
多介質過濾器,也被稱為機械過濾器或濾床,是一種在工業(yè)循環(huán)水處理系統中常用的設備。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懸浮物、顆粒物、膠體等雜質,以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。 該過程利用不同粒度、材質的濾料(介質)按一定比例混合裝填成濾床。每種介質因其特有的孔隙結構和表面特性,對不同大小和性質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攔截和吸附能力,因此多介質過濾能夠更全面且有效地凈化水質。
1. 水質要求:最終出水水質的標準是最基本的決定因素。對于要求高的過濾精度,可能需要更多層次的過濾介質或更厚的濾層來去除更小的顆粒物。
2. 原水水質:根據原水中的懸浮固體、膠體、有機物等雜質的含量和類型,選擇合適的濾層結構。雜質含量高時,可能需要較厚的濾層或者多層介質來確保有效過濾。
3. 過濾介質特性:不同介質的孔隙大小、比表面積、密度和攔截效率不同。選擇時需考慮介質的過濾性能和適用范圍,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搭配。
4. 過濾流速:濾層厚度和層數會影響過濾流速。一般而言,濾層越厚或層數越多,流速會減慢,但這有助于提高過濾效率和精度。
5. 反沖洗效果:需要考慮反沖洗時能否有效清除濾層中的雜質,過厚或過多層數可能增加反沖洗難度,影響清洗效果。
6. 設備尺寸和壓力損失:設備的尺寸限制了濾層的總厚度,同時,過厚的濾層會導致過濾過程中壓力損失加大,增加能耗。
7. 經驗與試驗:實踐中,過濾介質的層數和厚度往往是基于經驗和現場試驗確定的。通過小規(guī)模試驗證明某種配置的有效性后,再應用于實際系統中。
具體到數值,多介質過濾器中,單層濾料的厚度通常取值在7~9米/小時,雙層濾料則為9~11米/小時。而對于水處理濾料,重力式濾池濾層厚度一般為700~1000mm,壓力式過濾器濾層厚度則可能為1200mm、2400mm、3000mm等,這都需要根據實際處理需求和條件來具體設定。
1. 常用標準高度:常見配置中,石英砂濾料的推薦高度約為800毫米,無煙煤濾料的填充高度大約為400毫米。這些數值是基于長期實踐經驗和過濾效率的平衡得出的。
2. 罐體高度與視鏡:具體高度還需根據過濾罐的實際尺寸調整,如果過濾罐配有視鏡,濾料高度通常會填充至視鏡中心線,以方便觀察反洗效果和濾料狀態(tài)。
3. 反洗空間預留:為了確保濾料能夠有效反沖洗,需要在濾料層上方預留足夠的空間,一般反洗空間占濾料高度的50%到60%,即約300-400毫米左右。
4. 級配設計:濾料填充時需遵循一定的級配原則,即上層濾料粒徑較細,下層濾料粒徑較粗,以優(yōu)化過濾效果和反洗效率。
5. 實際需求調整:最終的濾層厚度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水質情況、處理量以及期望達到的水質標準進行調整。例如,對于需要更高過濾精度的應用,可能會增加濾料層數或調整濾料類型及配比。
雖然存在一些通用的推薦值,但多介質過濾器的濾層厚度設計是一個綜合考量的過程,需要專業(yè)評估后確定。
1、選擇合適的濾料組合與級配:不同種類的濾料(如石英砂、無煙煤、活性炭、磁鐵礦等)具有不同的密度和孔隙結構,因此對不同大小顆粒的攔截能力也不同。通過合理搭配不同粒徑的濾料,可以形成梯度過濾層,提高過濾效率和精度。 精確的級配是指濾料從上至下粒徑逐漸增大,頂層濾料粒徑最小,底層最大,這樣可以有效攔截不同大小的顆粒物。
2、調節(jié)濾料層厚度: 濾料層的總厚度直接影響過濾深度,厚度越大,過濾精度往往越高,但也會增加阻力和反沖洗難度。需要根據實際水質需求和處理量平衡考慮。
3、控制反沖洗參數: 反沖洗的強度和時間對恢復濾料的過濾性能至關重要。合理的反沖洗強度(如4-15L/s·㎡)和時間(如5-7分鐘)能夠有效去除濾料間累積的雜質,而不損傷濾料或改變其級配,從而保持過濾精度。
4、使用纏繞式或蜂房結構濾芯:特殊設計的濾芯如纏繞式或蜂房結構濾芯,通過控制纏繞密度可以實現不同的過濾精度,這類濾芯具有外疏內密的結構,適合去除細微顆粒。
5、定期檢查與維護: 定期檢查濾料層的狀態(tài),及時補充流失的濾料,確保濾料層結構穩(wěn)定,避免因濾料缺失導致過濾精度下降。監(jiān)測過濾前后壓差和出水水質,當壓差過大或水質不達標時,考慮是否需要調整濾料或改進過濾工藝。
6、預處理優(yōu)化: 強化預處理環(huán)節(jié),如混凝、沉淀等,可以有效減少進入多介質過濾器的大顆粒物質,減輕過濾負擔,間接提升過濾精度。
控制多介質過濾器的過濾精度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,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上述各要素,以達到既定的水質處理目標。